《自我与非我的战争——免疫识别与应答》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者:徐明瑶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10

        2025年10月10日下午,通识教育系列讲座第62期通识教育系列讲座之《自我与非我的战争——免疫识别与应答》在科大西校区3A402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彭慧教授主讲。

        彭慧教授长期从事肝脏免疫学研究,此次讲座中,她从“我们被微生物包围为何不常生病”、“皮肤受损为何红肿痛”等日常问题切入,将复杂的免疫机制转化为生动的“人体防御战”叙事。她首先系统讲解了固有免疫这一“基础防御兵团”:从皮肤黏膜的物理、化学、微生物三重屏障,到抗菌肽、溶菌酶、补体等免疫分子的“武器库”,再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战过程”,清晰拆解了抗感染性炎症反应中“红、热、肿、痛”的科学原理,并结合理查德・费弗的内毒素发现、查尔斯・詹韦的模式识别受体理论,阐释了固有免疫如何精准识别“非我”病原体。

        随后,彭慧教授聚焦免疫中的“现代化部队”适应性免疫,通过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结构示意图,详解了T细胞、B细胞的“识别-活化-效应”三阶段应答过程。她特别对比了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的差异,用“基因重排造就受体多样性”、“记忆细胞留存作战经验”等通俗表述,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适应性免疫的特异性与记忆性优势。讲座最后,彭慧教授还鼓励同学们根据讲座绘制新型细菌入侵时的免疫应答流程图,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认知。

        整场讲座逻辑清晰、案例鲜活,彭慧教授用“国家防御体系”类比免疫系统,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既解答了生活中的免疫疑问,也为学生搭建了免疫学知识框架。现场学生表示,通过本场讲座,不仅理解了疫苗起效、发烧等现象的科学本质,更对免疫健康有了系统性认知,为后续跨学科学习打下基础。校通识教育中心与本科生院也将持续推出各领域的通识教育讲座,助力本科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科学素养。